十想

十想
﹝出大智度論﹞ 〔一、 無常想〕, 想即觀想, 謂觀諸眾生及諸世界一切有為之法, 遷流代謝, 皆悉無常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得斷生滅, 是名無常想。 〔二、 苦想〕, 謂觀五陰之身, 一切有為之法, 常為諸苦之所逼迫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得滅眾苦, 是名苦想。 (五陰者, 色陰、 受陰、 想陰、 行陰、 識陰也。 ) 〔三、 無我想〕, 謂觀一切諸法畢竟空寂, 皆無有我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得滅我想, 是名無我想。 〔四、 食不淨想〕, 謂觀諸飲食, 皆從不淨因緣而生; 如肉從精血水道所生, 實為膿蟲住處; 又如酥乳及酪, 血所變成, 與爛膿無異; 廚人汗垢種種不潔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斷不淨食, 是名食不淨想。 〔五、 世間不可樂想〕, 謂觀世間一切色欲滋味、 車乘服飾、 宮室園苑皆是惡事, 心生猒離, 不可樂著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得斷貪樂, 是名世間不可樂想。 〔六、 死想〕, 謂觀此身, 念念無常, 剎那生滅, 遷謝不停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得滅死相, 是名死想。 (梵語剎那, 華言一念。 ) 〔七、 不淨想〕, 謂觀此身, 從煩惱業種為因, 父母不淨為緣, 和合成就。 內有三十六物, 外則九竅常流, 皆悉不淨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遠塵離垢, 是名不淨想。 (三十六物者, 謂髮毛爪齒、 眵淚涎唾、 屎尿垢汗、 皮膚血肉、 筋脈骨髓、 肪膏腦膜、 肝膽腸胃、 脾腎心肺、 生藏熟藏、 赤痰白痰也。 九竅者, 兩眼、 兩耳、 鼻、 口、 大便、 小便也。 ) 〔八、 斷想〕, 謂觀有餘涅槃之相, 斷諸結使, 得無漏道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得斷三毒, 是名斷想。 (梵語涅槃, 華言滅度。 有餘涅槃者, 謂二乘之人, 雖斷見、 思之惑, 尚餘色身未滅也。 結即結縛, 使即驅使, 謂煩惱之縛, 驅使眾生入生死海也。 無漏者, 謂不漏落生死也。 三毒者, 貪毒、 瞋毒、 癡毒也。 ) 〔九、 離想〕, 謂觀涅槃之相, 遠離煩惱, 離結使縛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得離愛欲, 是名離想。 〔十、 盡想〕, 謂觀無餘涅槃之相, 滅一切苦盡, 諸結使一切煩惱不復更生。 作是想者, 智慧相應, 得盡諸漏, 是名盡想。 (無餘涅槃者, 謂二乘人煩惱斷盡, 色身亦滅而無餘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написать реферат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